星期四, 9月 30, 2010

関西中四国一人旅(06)坂上之雲

18 Sep. 10


一、内子散策

前一晚都在泡溫泉,早上起來精神特別舒爽,剛過七點就自己醒來,前一天安排的早餐時間是八點鐘,於是先帶著充滿電的相機去補拍昨晚遺漏的部分。早餐是簡單的和食,內容包括當地名物じゃこ天、瀬戸內小魚、煮的甜甜的土雞、鹹鮭魚、還有愛媛豚的培根蛋。飯後又去泡了最後一次溫泉,泡完時間似乎比想像中還有餘裕,就開始一邊看電視一邊擦防曬乳,動作一慢,前面省下的幾分鐘就白搭了(永遠不要自以為時間太多)。check-out後還要穿過商店街走到電車站,買了張一日券(記得使用的時候要刮下當天的月日,不要多刮,否則就失效了),這樣下去原定行程八成又要告吹了,到JR松山站時間已經迫在眉睫,寄物櫃偏偏在車站的最外圍。放了行李眼睜睜的看著特急從眼前跑掉,下一班特急要等一個小時,只能搭普通車了。

比起舒適的特急,普通車對我而言一點都不普通,因為普通車只有一節車廂,一站一站停,代價是特急的兩倍時間,搖搖晃晃地開向懷舊小鎮内子。車上載了兩個「遍路さん」,四国有88座在1,200年前由弘法大師開創的靈廟,全部參拜一輪可以消除88種煩惱,獲得88種福分,走完一圈的行程稱為四国遍路。話說菅首相經四国遍路修行後連大內高手小澤都成了手下敗將,可見四国確實是適合修行之地....内子已是内子線上特急會停靠的「大站」,但還是十分寂寞的只有我一個人出站。出了剪票口的右手邊的「旅里庵」可以租車,老街跟車站間有點距離,騎單車去正好,我選了500圓兩小時的電動車。幸好選了電動車,因為從地圖上沒注意到内子是個溪谷,必須爬坡才能進到老街。


普通車內部的模樣,其實跟電車差不多,注意右下角的遍路さん,特徵是斗笠與弘法大師化身的金剛杖。



普通車的外觀,就只有一節車廂。


内子以前是蠟燭產地,繁華一時,因為深居山中,用的是木蠟,據說燒起來的火炬跟油脂製成的蠟燭不太一樣。維新之後隨日本近代化,這條街也隱沒在寧靜的溪谷中。老實說,除了早上搭車的失誤之外,這一段在整趟旅途中比較失敗,一開始就騎錯路,沿著河邊一路騎到最深處的高昌寺,在醜醜的臥佛前面待了一段時間,等回到内子老街時發現不僅是「上芳我邸」整修中,連「大村家」都在修理,兩棟豪宅雙雙落空,剩下的也看得意興闌珊。回程想起要找内子座,路上標示卻不太清楚,錯過所在位置的小巷,早上可以拖遲,下午絕對不能悲劇重演,最後便放棄了多繞幾圈的機會直接回内子站。


内子當地房屋的屋脊,可以看出以前作工的講究。



當地舊屋的模樣



内子老街,可惜只有這一條。


二、松山藩的志氣

回程搭特急,不到半小時就到了JR松山站,立刻上了電車直奔松山城。松山城在關原戰後由加藤嘉明所築,但還沒完成就被改封,最後回到了松平家的手中。松山也是四国當中唯一的親藩,保守色彩向來較為鮮明。我們經常聽到「封建餘毒」之類的負面詞彙,不過司馬遼太郎在維新三部曲的「坂の上の雲」中以松山當背景,描寫明治維新後的「青春期」,青年秋山兄弟好古帶領騎兵,真之擔任海軍參謀,還有徘聖正岡子規,三人活躍在文武場上都引領了時代風潮,小小一個城下町卻英雄輩出,舊的封建制度留下的不全是腐敗落伍的糟粕,日本人在其中培養出某種屬於自己的氣質。維新之後,這樣的特質仍舊扮演了一定的推力。



在大街道下車,眼前這條街就是昔日秋山兄弟等下級武士所居住的城下町,纜車道筆直地傍山而行,走一小段就到了東雲口纜車站,有許多穿著大正復古服裝的「マドンナ」在大廳協助購票,這次跑的地方幾乎都不算人太多,很多景點都讓人感到人力過剩。「四国でトクするパスポート」雖然適用松山城,但坐纜車仍是原價來回500圓,所以若有折價券分開購買比較划算。去程的時候被連合艦隊軍官扮相的大哥攔下來拍照,雖然沒有強制購買,但我實在想跟他們說一張1,000圓太貴了....


滑雪纜車的模樣,並不是很高,怕高的人也可以考慮看看。


松山城標高132公尺,有可以直接上去的登山道,但時間寶貴,還是搭乘纜車比較理想。纜車有兩種,一種是一般有車廂的纜車(ロープウェイ),另一種則是只有一張椅子的滑雪纜車(リフト),購票後可以任選。上山的時候是正午,有屋頂的會舒服一點,這台纜車是昭和30年(1955)落成的,跟這個城市一樣充滿歷史感。纜車的終點站在半山腰,離天守有一段距離,經過一些賣店就是天守閣入口,轉彎後先看到的是高大的城垣,也要爬山,九月已稍涼,但正午登城還是感到灼熱。坡道的盡頭就是坂上之雲片頭三個青年合照的景點,當時已廢藩置縣,在這個過時的山城中,昔日武士們在新時代堅定地向上爬,一步一步登上去的同時仍依稀能感到那種時代變遷的激動感。


松山城連立式天守,小天守要記得繞上去看一下,不然回程會錯過。


轉上坡會看到乾門還有乾櫓,可以換穿拖鞋進去打太鼓享受敵襲的快感。穿越幾個門後,大天守就矗立在前,松山城規模自然不若姫路城,但仍是嚴密的連立式天守,一堆櫓把城圍得密不透風。換上拖鞋進天守一探究竟,松山城天守是三層木造建築,非常涼爽。跟遊人如織的姫路城相比,這裡悠閒得多,上層有影像放映室,因為要放影片,燈光暗淡,有些觀眾半躺半臥我都懷疑他們打算在這裡睡午覺。裡面提到天守是作戰設施,通常不安裝調節溫度的天花板或者放置東西的地板隔間,但松山城一應俱全,可能是因為這座山孤立在平原上,四周任風吹拂,特別舒適。展館中有過去的藩主題詩「人皆苦炎熱,我愛夏日長,薰風自南來,殿閣生微涼」,說不定在承平的江戸時代,這個遙遠的徳川家譜代已經把城當成了度假的別墅。雖然以上只是沒有理由的推測,但直到現代,愛媛県雖是四国最大縣,縣民的休閒娛樂時間也是全日本第一,身為藩主懂得享受人生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吧。


古代工匠的幽默:監工的畫像,這也是日本漫畫傳統的一部分嗎....


松山城的眺望非常好,松山三面環山一面對海,從天守看出去山海市街盡收眼底,對著松山市公園的兩個古怪城堡望出去就是瀬戸內海,另一面則是昨晚住宿的道後溫泉。大天守樓頂雖然比起熊本之類的巨城並不寬廣,但來客都忍不住多看一眼。瀬戸內海的蒸散水氣繚繞,遠山上飄著幾朵雲,一步一步爬到這個地方,眼前豁然開朗,司馬遼太郎寫作喜歡用一種「鷹的視野」綜觀全局,或許松山這個保守又土氣的小城正有著他喜愛的舊時代理想特質,堅毅中帶著樂觀,青年們抱著熱情與志向朝著高掛在山上的雲前進,陪著這個小小的島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。


松山城望出去的瀬戸內海雲氣,日光閃爍著非常美麗。



這就是「坂上之雲」了


三、告別歷史的街道

離開了天守,買了當地特產蜜柑霜淇淋,一邊吃一邊搭著滑雪纜車下山。早上在JR松山站丟了行李,原本以為時間會充裕一些,沒想到慢慢走到大街道口已經四點了,原本預定的坂上之雲博物館大概沒時間參觀了,更不用說逛大街道,於是加快腳步準備當個拍完就走的觀光客,博物館就在大街道的斜對面巷子裡,但迫於時間只能外面拍張照留念,在這塊畸零地中,安藤忠雄設計的三角建築玻璃帷幕映著城山以及天空,更深處的萬翠莊則是大正時期舊松山藩主改封華族後的伯爵宅邸,江戸時代的城、大正時代的別墅、還有平成年間的博物館都匯集於此,這座城山就是松山的歷史縮影。如果慢慢走,光在松山待兩天也不成問題,這次時間有限,只有一天多一點的時間,顯得有些壓迫實在可惜。


萬翠莊,大正時期華族的宅邸樣貌。



坂上之雲博物館,因為西曬有一些玻璃窗拉起窗簾,玻璃上會投射出城山的景象。



臨去前拍攝的大街道,事實上連這條主要商店街都面臨了來自郊區大賣場的嚴苛挑戰,松山的近郊大概就有兩三家,全日本的情況也都類似。LAFORET一度從原宿跨足至此,但不久就以建築安全結構堪虞而撤離。



搭乘電車回到JR松山站,準備前往香川,這一趟是旅途中繞路最大的一段,從松山往高松的路線是M字型,必須經過今治半島與西讚的山區。拿行李搭上特急潮風號,SUPER SEAT坐起來頗為舒適,但8000系電車是類似台灣太魯閣號的搖擺列車,一路高速行駛,過彎不減速的兇猛程度不下新幹線。瀬戸內海側的景色多變,並沒有想像中的無趣,過了今治不遠,右側窗外就會看到號稱西日本最高峰的石鎚山系,甚至有一段還可以看到瀬戸內海的落日。不過大致上還是以工業區居多,巨大的機具佈滿了海岸,實在很殺風景;然而觀光業號稱無煙囪工業,工業國家沒有煙囪仍是痴人說夢,威尼斯落日的方向,也同樣被工業區的煙囪給塞滿,對我們這些過客而言,遺憾中又有些無奈。


從列車上遠眺石鎚山


擺盪式列車過彎的模樣,這真的不是把鏡頭打斜。

沒有留言: